題:
低頻演奏者應該在樂團中演出嗎?
Kari Kääriäinen
2016-10-06 19:01:3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樂器越大,弦線越重,弓弦越大,吹嘴越大,您應該期待的越多。”低音提琴演奏者,指揮等偶爾會表達這種概念。這背後有什麼很好的理由嗎?這是實用的嗎,因為演奏者實際上可以比高級樂器更早地持續恆定的毫秒數開始他們的音符嗎?如果可能的話,舞台上遠近的聽眾會不會感覺到和弦的開始完全同步?

玩家還需要考慮他們在舞台上的相對位置。如果是大群,即使它們同時開始,最後一行也可以聽得比前一行晚(請注意,沒有相對論評論:-))。糟糕-像理查德的答案一樣。
六 答案:
Richard
2016-10-06 19:36:2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無法以毫秒為單位等來回答您,但是作為大號演奏者,我可以為您提供我的經驗。

我並不是在有意識地考慮按順序預期任何事情。 因為我的樂器更大,讓我的聲音發揚光大。取而代之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接受的培訓自然會告訴我我需要做些什麼才能使我的聲音在需要時發出。換句話說,它變成了第二天性,所以對我們來說,這不是“期待”的問題,而是像我們知道如何去比賽一樣。

這有點像扔球或踢球,我猜。您不必停下來測量風速和角度以及類似的東西;相反,隨著時間的流逝,您自然就會知道,當您投擲/踢球時感覺像是 this 時,球將通過 here 發送。

更多問題在於樂隊內的位置;有時,低音號演奏者可以與指揮家保持50英尺的穩固距離(而且我看到的距離遠不止於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和音樂會主持人都同時開始調音,則我的聲音將在稍有不同的時間到達指揮(並因此到達聽眾)。因此,我偶爾會在這種情況下期待指揮,特別是當我的台詞與舞台前部正在用樂器演奏的東西相匹配時。

對於打擊樂演奏者來說,問題要嚴重得多,他們甚至還回到舞台上。因此,(在我看來),要花更長的時間去旅行的大小和低頻不是那麼重要,而在樂團內部的簡單放置則更多。

在較小的程度上有點類似於閃電和雷電?
聲音在45毫秒內傳播50英尺。有趣的是,《感知百科全書》說:“耳朵會在50到80毫秒內感知反射,而直接聲音會感知為一種聲音”。
@KariKääriäinen:我認為應該說“大腦會感知到……”。但是耳/腦組合完全能夠區分500微秒的延遲-畢竟這就是我們感知聲音方向的方式。與我們的耳朵之間的距離相比,50英尺是巨大的。
@KariKääriäinen:如果大腦聽到兩個相同音高相隔50ms的聲音,可能會感覺到它們是一個,但是如果兩個不同音高相距如此之遠,則時差可能會非常明顯,尤其是*如果聲音不能調和為共同基波的諧波。
在商業音樂中,節奏部分通常放在前面和中間。在交響樂團中,它們通常是零散的,而且很遠。這可能會引起問題。
當有人在不同的地方同時收聽兩張用麥克風錄製的錄音時,立體聲首先被“發現”。在某種程度上,這是混音中的細微差別,但我相信,接收聲音的時機也應該如此。這是純粹是由於那裡的音響效果,還是玩家的時間差異很小?令人回味的食物...
此處的相關信息: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ecedence_effect請注意,這些實驗和延遲時間基於*重複相同的聲音*,區分兩種不同聲音(例如大號和小提琴)之間的時滯。從心理上講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user33805
2016-10-06 19:30:20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不像“完全同步的開始”那麼多。低強度的樂器在身體上的發作速度較慢,聽力檢查所需的時間也更長。同時,它們為和諧提供了基礎。如果它們晚於高音調的樂器進入完全攻擊方式,則缺少高音調的樂器的上下文。儘管聲學記憶即使在系統延遲的情況下也可以幫助重建“攻擊環境”,但如果您的峰值超出了與拍子對齊的範圍,那麼它對您還是有幫助的。即使對於連續音符的樂器(例如管樂器),通常也可以使聽覺和透明感表現出悅耳或分離的弓弦低音提琴聲,並在節拍上帶有有機重音(或節拍,取決於所討論的音樂) 。它有助於保持透明度,並伴奏更悅耳的樂器。

我對這裡提出的兩種說法都持懷疑態度:低頻樂器本來就具有較慢的攻擊力,而低頻“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記錄”。您是否有證據支持這兩種說法中的一種或兩種?
-1
@ToddWilcox只需自己嘗試一下,例如在教堂的器官上。這不是一個有爭議的主張。
-1
數百年來,在整個歷史過程中,許多非常明顯的錯誤主張被接受,沒有爭議。關於斷言的爭議缺乏實質意義。
Tetsujin
2016-10-06 19:42:2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在切線處稍微偏離一點,但即使在搖滾樂隊中也可以想到。

作為偶爾的鼓手&的長期貝斯手...

有您曾經與貝斯手一起工作過,他認為他的音符是在他選擇擊中琴弦而不是留出琴弦時開始的。 p>兩者之間可能只有幾毫秒,但是感覺上的差異是巨大的。

我想指出的是,即使演奏最高音調的吉他也是如此,因此,這與樂器產生的頻率範圍無關。類似地,用於控制打擊樂器上的動態的流行技術是增加桿的擺動長度。這意味著對於給定打擊的必要預期與所需音量成正比,而與頻率無關。
leftaroundabout
2016-10-06 22:41:5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用兩種不同的方式演奏大提琴:要么在聲學上像其他人一樣(管弦樂隊等),要么在樂隊處於大聲舞台時通過壓電拾音器和入耳式監聽。我演奏低F的五弦大提琴,並且在樂隊中扮演更多的低音角色。

我從來沒有真正意識到過節拍前後的演奏,直到我們錄製了我通常會演奏的歌曲與拾音器配合使用,並像我一樣,將其實際用於耳內。播放時聽起來還不錯,但是當我們切換到麥克風音軌時,完全是完全!拾音器的響應幾乎是瞬時的,因此我預計使用時不會,但是機身肯定會花費一些響應時間,而且房間還需要更多時間。
當我們關閉耳機中的拾音器時,由於聲音反饋,問題消失了

反之亦然,當我們錄製一首原聲歌曲時,又添加了一些拾音信號以增加音調,一開始聽起來顯得太浪費了。 / p>

tl; dr :管弦樂隊的貝斯樂器肯定應該有所預料,但不一定是有意識的動作–它應該自然發生。鼓手還需要在實際擊打之前就將其加速,但是他們實際上並沒有將其視為拍子之前的動作。

General Nuisance
2016-10-07 07:01:2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當我在管弦樂隊中時,低音提琴正在演奏脈動的節拍,幾乎總是比我的耳朵落後半秒。這很煩人。琴弓與其餘的小弦一起移動,但是聲音在後面。我真的不知道我認為,取決於音響效果,以及音樂家在房間裡的站立位置,稍微領先一點可能會很好。請記住,在某些房間中,聲音可能會從房間的後面反彈,並引起迴聲,從而使各種各樣的人離開。

所有關於該主題的隨機想法……

choirmaster48
2016-10-07 10:00:5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作為指揮家,我自己並不總是能夠同時聽到所有樂器。例如,使用上面使用的參數,我可以完全聽到所有聲音。但是,當它到達線性世界中的聽眾時,就听眾放置的位置而言,音樂將變得越來越少。但是,根據我在音樂廳和教堂的經歷,聲音在聲音中“混合”起來,是指揮的樂趣之一,可以去排練到大樓的後方,並確切地聽到正在產生的聲音。我的想法是,聲音通常不會傳播出去,耳朵會聽到回彈。耳朵是一個聰明的器官,它可以在耳朵和大腦之間將聽到的所有聲音轉換為一種連貫的聲音,這就是我們所聽到的。我不是科學家,但是如果您以良好的聲學效果演奏,則根本不需要遲到。相信節拍,繼續演奏吧,我相信其餘的一切將由聽眾來完成。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3.0許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