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IV和弦是變相的完美五分之一嗎?
user34288
2017-04-20 06:59:4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他們說,IV和弦的根部距離調子的音調是完美的四分之一。但這不是補品的完美五分之一嗎?為了保持冷靜,我們將其稱為完美的第五個陰影

因此,如果我們使用C的鍵:

F F#GG#AA#B [C] C#DD#EFF# G

如果我們從右邊看7個半音(完美的第五個)

如果從C的左邊移出7個半音(完美的第五個音調),則得到F,即“次主” IV的根。

現在是和弦的根。本質上定義了和弦的聲音。因此,我只討論實際的和弦。

根據鉤子理論,IV和弦在音樂中與V和弦一樣流行(而且它們都比I和弦更流行),因此使得V和IV成為所有音樂中最常用的和弦。 http://www.hooktheory.com/blog/i-analyzed-the-chords-of-1300-popular-songs-for-patterns-所以我認為IV和弦與V和弦一樣受歡迎,因為它們本質上都是完美的五分之一,所以也許它們都 dominant (?)

,但我們通常將IV稱為次優完美四分之一。但它和第五名一樣受歡迎。也許是因為它只是它的反射圖像。只是完美的第五個陰影提高了八度。我從各種各樣的消息來源獲悉,完美的第五個是音樂中最重要的音程。根據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的說法,他說,在八度音階之後,音樂中最輔音的音高是完美的五分之一,其音樂比為(3:2),而八度音階為(2:1)。同樣在維基百科的“ Perfect Fifth”頁面上,它說:“完美的五分音符比除諧音和八度音程外的其他間隔音調或穩定性更高。”因此人們只會偏向於輔音。

因此,在C大調(或任何其他大調或小調?)的琴鍵上,我們基本上只是在演奏音調,完善的第五(G)和完善的第五陰影(F)。我是對還是完全對?

您的問題是困惑和弦(IV和V)和間隔(完美的第五個)。當然,IV和弦包含一個完美的五分之一,但這似乎並不是您要問的:您要問的是,IV是否是V的某種對偶(對稱)。
我主要是在談論和弦的根。和弦在本質上聽起來像是根音。所以F的根是F,G的根是G,我正在將它們與C的鍵進行比較。
當然是一個有趣的理論。不確定我們是否有困難,甚至無法確認更常見的解釋,所以不確定是否有人能夠確認它。+1
八 答案:
Richard
2017-04-20 07:26:0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F從根部算是完美的第五個,但顯然是在另一個方向,所以有點像“移動球門柱”。如果要從C測G為 up 完美的五分之一,那麼也必須從C測F為F up ,否則係統缺乏一致性。

那是說:您正在關注諧和二元論的概念。這是19世紀德國人的想法,其結果之一是IV和弦在某些方面與V和弦相同,因為這個原因:如果V和弦是C之上的完美五分之一,則“和聲” “對偶”是下面的理想五分之一。

有很多方法可以解釋這一點,但這裡有一個方法:

理想五分之一是諧波序列中的第一個區間之一,這就是為什麼第五個與其母音高如此緊密相關的原因。簡而言之,父音高產生第五。二元論中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強調的是所產生的第五個,那麼讓我們看一下補品下面的第五個,因為它實際上是首先產生補品的

但是,還有一個附加的問題:關於諧波二重性的想法之一是對稱性。事實證明,主要和次要三合會是彼此對稱的反射。因此,連接不是在V和IV之間,而是實際上是iv(次要!)。因此,可以說,雖然B(V的弦三分之一)是C的前調,而A of(iv的弦三分之一)是另一種類型的前奏,其下降了一半,達到了音階度5: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另一個結果是,石節奏(IV或iv到I)在某種程度上與真實的“等效”節奏(從V到I)。

嗯,我不熟悉主要和次要三合會彼此“反轉”的想法。顯然,在改變貝司音符的意義上,您並不是指“倒置”,但我不確定您的意思是什麼。
從這個意義上說,“反轉”是指“對稱反射”。大三合會的底部為M3,頂部為m3,而小三合會的底部為m3,頂部為M3。
知道了我仍然不太清楚這如何暗示V和iv之間的關係,儘管我確實看到了與借用的vii°的相似之處,它包含了您所描述的6階到5階的度數。
您不是唯一沒有看到隱含關係的人;和聲二元論是音樂理論中較少受到重視的分支之一。
實際上,現在,我已經在Google上進行了搜索,[Wiki頁面上提供的圖片](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emannian_theory#/media/File:Minor_as_upside_down_major.png)使一切變得清晰。我建議您只需添加一個鏈接到您的答案!
...而且,巧合的是,我很確定,如果我能夠完成我就讀的第一所大學的音樂理論課程的學習順序(可悲的是,我只住了一年),我將被介紹給我;我相信本課程以黎曼思想為基礎。
ttw
2017-04-20 07:17:1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五分之四是彼此的求逆。一個完美的第五個和一個完美的第四個加起來等於八度。請注意,在典型的“五分之一周期”(也稱為“四分之一周期”)中,低音線通常交替上下移動四分之五和五分之一(或五分之四)。

C up從F降到B到E降到A到D降到G再到C。移弦很短,低音線的範圍小於八度(G到F),因此很容易唱歌或彈奏

彼此相反的間隔具有相似的諧波“含義”,不同之處在於低音音符。原始問題中第四名與第五名的關係是誰,本質上只是一個術語問題。

F降到B?那是個三音,你的意思是Bb,然後把其餘的扔掉了。要返回C,循環中需要所有12個鍵/和弦。
BobRodes
2017-04-20 07:45:1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未完全關閉。但是四分之一仍然是四分之一。如果您將其彈奏的音調比音調低五分之一,是的,請降低五分之一,是的,因此它與音調具有相同的間隔關係。但是,由於和弦本身的構造,該音調在任何情況下都會保持音調。

(可能)某些間隔“聽起來不錯”的原因(可能是)它們的頻率比很簡單。八度音“相似”,因為它們的頻率比為2:1,這意味著比音符高八度的聲音的振動速度是該音符的兩倍。五分之一的比例是3:2,四分之一的比例是4:3。 (我省略了“相等氣質”的概念;如果您感興趣,請隨時查找。)相比之下,半步的比例約為18:17。

所以,音符不僅具有緊密的頻率關係,而且還共享泛音,泛音是聲音的附加組成部分,可賦予其特徵或音色。 (例如,泛音是使小提琴在演奏相同音符時使聲音不同於雙簧管的音色。)除非音符是純正弦波(兩點之間的單個振盪;否則,手指幾乎圍繞著葡萄酒運轉)

如果您拔出吉他弦,它不僅會在整個長度上振動,而且還會同時以二,三,四等振動。這意味著相隔一個八度音階的兩個音符共享許多泛音,並且隨著音高比變得不那麼簡單,這兩個音符共享的泛音也更少。

四處走動尋找弦樂成對振動的圖片,等等。 。導致我進入此頁面,該頁面上的圖表顯示得非常好。它也有一些(至少對我而言)令人著迷的錄音(“至少對我來說是Tuvan喉嚨歌手”),他們能夠如此強烈地強調自己聲音中的泛音,聽起來好像他們一次在唱兩個音符。您可能有興趣聽一下。

Michael Curtis
2017-04-20 08:12:44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認為任何間隔都不可以稱為最重要的間隔。它們都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您正在將低音運動的間隔與和弦的標識混合在一起。在您的示例中,重要的是要移至次要(IV)和弦。重要的是要了解,低音移至五分之一併不意味著您正在移至IV和弦。低音可能從DO移至FA,下降了五分之一,但如果FA上方的高音移至RE和LA,則該和弦為超調(ii)和弦。如果貝司沒有移動並停留在DO上,則可能會移至IV和弦-I V6 / 4和弦。沒有五分之一的低音移動,但是我們仍然得到了IV和弦。 b>

不是由低音運動的間隔決定和聲,而是根聲運動和和弦標識(強音,次要,主導等)。 IV和弦的普及。這取決於樣式。在古典風格中,您應該研究功能性和主導性和諧的概念。在和聲中,IV和ii 6/3都是主音和弦,非常常用於產生V。功能和聲基本上表示IV將先於V按照慣例。因此,靜脈注射非常常見。

我認為八度是“客觀上”最重要的,因為沒有它,您甚至無法擁有音調類的概念。
Pineapple Socks
2017-04-20 09:29:2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這是一種簡單的查看方法。第四和第五是相同的音符,但不必在同一鍵中具有相同的間隔。 C鍵的IV和弦均為C FA。如果您提高C,現在是F A C,它是一個和弦,具有第五個和弦。答案是肯定的。完美的第四和第五真的很相似。

Kyle Strand
2017-04-20 23:27:2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您正在混淆多個概念。 “完美的五分音”是間隔,而“ IV和弦”是基於音階度的三重音。音調是諧波分析的更原始的“單位”

當您說IV和V和弦“是”完美的五分音時,您的意思似乎是每個和弦的是遠離音階的完美五分。

這絕對是一件合理的事情!但是就其本身而言,這並不意味著什麼。以下是一些您應該問自己的問題:

  • 為什麼和弦根與補品之間的間隔?
  • 為什麼之間的間隔是為什麼任何音階度(無論是否用作和弦的根音)和聲調物質?
  • 是什麼賦予諧音理論中不同的音階三部曲不同的“功能”? (或者,用較少的音樂理論術語:為什麼我們要區分I,ii,iii,IV,...和弦?)

這裡要注意的重要一點是“間隔”的概念不足以回答這些問題,因為它們涉及諧波 context ,這在我們的“間隔”概念中不包括在內。

讓我們從問題中消除和弦的概念開始,然後問:

第四個音階真的是變相的“完美第五”嗎?

用這種方式措辭時,目前尚不清楚“變相”是什麼,因為顯而易見的答案是“是”,所以第四名是補品的第五名。下一步是詢問與5級音階的連接(我們需要考慮是否最終了解與V弦的關係):

是4級音階度真的“等於” 5度度?

嗯,這裡我們需要一些“等效性”的概念。是的,每個音階度是補品的完美五分之一。但是4級是第五個 down ,而5級是第五個 up

換句話說,為了理解量度,我們需要認識到,儘管我們的“間隔”概念不包含方向,但我們需要帶方向的間隔概念。這類似於數字在數學中沒有“方向”的方式,但是有時有必要討論“有方向的數字”,我們稱其為“向量”。

讓我們退後一步並考慮什麼是和諧。音樂上的和諧不僅是音高的集合,更是音樂的和諧。它是隨著時間變化的音高集合。因此,我們的“與方向間隔”中的“方向”是音高在時間中移動的方向。當聲音以特定音高開始,然後移動至音高五分之一時,就會發現“第五高”。

因此,音階度之間的關係有些不同與何時相互關聯地播放比例度。如果我們想像一個聲音從5度移到音調,那就是“五度下降”。如果我們想像一個聲音從音調移到4度,那也是一個“第五向下”。

因為我們可以在音階度和音階之間移動這個想法。通過簡單地討論建立在比例度而不是比例度上的三重軸,通過和弦運動來應用它,我們有足夠的上下文來創建您的原始問題的誤導性較低的版本;

是(諧波運動V-> I等於諧波運動I-> IV的函數?

基本上,答案是,具體取決於上下文! I-> IV運動可以被認為是將IV重新定義為新的“強音”的機會,而I是新的“主導”(V)。儘管要注意的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被保留為補品。這就是為什麼序列I-> IV-> V-> I運行良好的部分原因; I-> IV與V-> I一樣,聽起來“不錯”,但是它引入了歧義,因為IV現在可以被視為“新”I。IV-> V證明IV是因為V包含第七個音階度,如果第四個音階度是音階,則將低半個步階。 (確切地說:在C專業中,CM-> F M表示我們可能會轉向F專業,但是F M-> G M表明我們不能參加F專業,因為我們擁有自然B。)

ben porter
2017-04-21 01:32:46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這裡有很多不錯的答复。我喜歡理論,但這一切都歸結為聲音。肯定存在聯繫,但是它們並不相同。如果您添加一個和聲層並將每個和弦轉換為顯性7(FACEb,CEGBb,GBDF),則它會為進度添加方向。因此,要重申另一個人所說的話,音高G C & F之間的間隔都是4或5倒置,但是將音高附加到音高會產生一個確定的方向,使每個和弦的功能彼此不同。

這是一個有趣的間隔實驗,可以嘗試顯示靜態間隔和上下文中的靜態間隔之間的差異。

同時播放音符C和B(中間C)聽起來很糟糕!在下面添加一個E,在上面添加一個G,現在聽起來像什麼? (EBCG)答案:第1次倒置的優美的7和弦。好問題!

supercat
2017-04-21 21:07:0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如果一個人聽到頻率的組合,則大腦通常會嘗試識別具有共同因素的頻率組,而這些因素本身將被視為音高。例如,如果有人聽到220Hz(A3),330Hz(E4)和440Hz(A4),則大腦通常會將它們一起感知為頻率為110Hz(A2)的音調。在存在失真的情況下,這種效果尤其明顯,這就是為什麼電弦在電吉他上如此流行的原因(吉他高八度的A電弦會具有上述頻率)。

如果大腦聽到兩個頻率220Hz和330Hz(相隔五分之一)時,會產生相同的效果,儘管效果不如三個頻率都強。同樣地(儘管程度較小),如果大腦僅聽到330Hz和440Hz(相隔四分之一)。請注意,在五分音符的情況下,感知的音高將為低音符的音高,向下降低一個八度,而在音符四分之一的情況下,感知音高將為高音符的音高,向下兩個音階。

建立包括三分之三的和弦時,事情會變得更加複雜,因此我不會說IV和弦是變相的完美五分之一,但是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的間隔是非常緊密相關的。 I和IV之間的關係與V和I之間的關係相同,但是V和IV的相對流行也許最好通過將它們視為在I的相對兩側來表達。在靜止狀態左右兩側和諧地飛舞的音樂比僅偏離其一側的音樂更有趣。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3.0許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