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肢骨,筋線和換行符
Elements in Space
2019-11-27 22:21:3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是一名業餘作曲家。

頁面佈局對我很重要;我希望換行符對分數而言是重要的標點符號。
結尾:部分,部分,詞組,詩歌/歌詞行都是換行的好地方。

在創作帶有摘要的作品時,並不是那麼簡單。


我採用了中途拆分度量的做法,如以下示例所示: Song fragment, with anacrusis and split measure at end of lines(在我最喜歡的計分員(LilyPond)中,這很容易實現。 )


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問題,所以我想我的問題是:

  • 這是一個好習慣嗎?是不是違反了任何雕刻準則或規則?

  • 音樂家會讀這樣的樂譜,更喜歡這種技巧嗎?還是會損害可讀性/功能?

  • 是否還有其他專業分數也遵循該做法?

實際上,我更常見於*無*無副音的樂譜中。
我讀的書並不多,所以我沒有權威的答案,但是我要指出的是,我在學校時根本沒有真正看到過這一點,因此這當然不是常見的做法。我特別喜歡將圖表按照您的描述分為短語時發現,這種情況也不一定很常見。
如果您看了這部作品,這就是一場噩夢。
七 答案:
MattPutnam
2019-11-27 22:53:23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您正在考慮換行應該走到哪裡,這很高興,將其置於自然的“標點”點通常是個好主意。打破中間措施雖然將其推得太遠。雖然它可能更適合該詞組,但閱讀起來有些混亂。經驗豐富的音樂家非常擅長識別樂句,尤其是在像這樣的4或8小節時,無記名的存在根本不會破壞這種識別。

有時會使用中音符在專業樂譜中,但通常只有在小節的長度(節拍數或小節由於充滿了32個音符而被拉長)時才沒有其他好的選擇。應該把它當作萬不得已的方法。

我更喜歡顯示例如向上跳動。我認為音樂作品的現代數字佈局應更多地尊重詩歌作品中詩歌的詩意方面。當然,音樂家能夠識別這些短語,但是如果我們認為一首歌就像一首詩和一首藝術作品,則音符線應設置為與文字類似。
其他一些答案也指出讚美詩經常使用此技術。如果您可以添加一小段提及此內容,我可以接受您的答案。
Tim
2019-11-27 23:20:44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您正在做的是加倍短語標記,這只是出於您的建議目的。分手酒吧還有什麼要點嗎?不適合我。這似乎是業餘的事情,因為措詞標記已經完成了工作。即使沒有短語標記,大多數音樂人也可以翻譯音樂線應如何掃描,對我而言,查看下一行的其余小節無助於順暢流動。

+1-同意。它是笨拙的,尤其是當短語已經標有誹謗時。我還想知道這實際上對什麼水平的音樂家有用:初學者可能會發現分離條令人困惑,因為他們可能仍然難以計數和整理節奏,而更高級的音樂家可能已經理解了短語的視覺表達而沒有分離條的視覺提示。 。
Brian THOMAS
2019-11-27 23:35:1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會考慮採取類似的措施,但僅限於以下情況:

  • 音樂以無名氏開頭(例如,本例中為四分音符)
  • 有一個重複的部分,要求您從頭開始並重複分析。

在這種情況下,您必須把結束重複:|條線在實際條線結束之前的四分之一音符。我已經在一些巴赫和亨德爾演奏過的音樂中看到了這一點。

如前所述,如果小節中包含很多16或32音符或華氏琴樂段,並開始向右-手壁的末端,您可以考慮像這樣折斷線。我也看到過這種情況,但是頻率卻很少。通常,任何八分音符都不會發出光芒,因此會丟失您期望從現代的,經過周到的排版音樂中獲得的視覺提示。

因此,並非完全禁止這樣做,但這應該是例外,而不是規則。總的來說,我認為最好避免任何會使您的讀者感到“ Hu”的東西。當他們看到它時。音樂應該盡可能清晰。

guest
2019-11-28 06:59:21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有一個約定,音樂劇院(尤其是百老匯)的樂譜總是每行用四個小節寫的。當然,這僅是有意義的,因為音樂在節奏上很乏味,只剩下四小節的樂句!

它確實提高了音樂抄襲者的工資,這些抄襲者的聯合費率是每頁而不是每個音符。頁面上更多的空白空間意味著更多的錢,但這是離題的。

即使如此,條形圖也不會因為一時的折衷而分裂。通常,這根本行不通。在OP的示例中,如果貝司手在整個小節4上只有一個音符,您該如何編寫呢?如果將其放在第一行的末尾,則第二行的開頭會出現一個空白,好像是一個錯誤。如果將單個音符分成兩個音符,這將使表示法變得更加複雜,沒有充分的理由。

數百年來沒人這樣做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它們不夠聰明想一想,但是因為他們很聰明意識到它並沒有使音樂更容易閱讀。

您不會看到每行都以結尾結尾的印刷書籍出於相同的原因,也可以使用標點符號。

除了“ [音樂劇院/百老匯]音樂在節奏上無聊而已,只有四個小節的短語”之外,該節目將要投票。
同意,除了最後一段。音樂更像是詩歌,通常是用特定的線條寫的(這裡不說散文,這是不同的)。寫出的故事沒有節,因此可以寫到每個可用空間的末尾。因此,音樂可能應該用四個小節來寫。實際上,當我編寫和弦圖時,這就是我經常做的事,但是這些都包含完整的小節,並且沒有分割,這就是OP出現的地方。
關於百老匯分數的事實很有趣!
Albrecht Hügli
2019-11-27 23:13:54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這是一個好習慣嗎?是不是違反了任何雕刻準則或規則?

哦,是的,這是一個好習慣。

音樂家會讀這樣的樂譜,更喜歡這種技巧。還是會削弱可讀性/功能性?

這可能是基於觀點的,並且是個人的。但這將有助於閱讀和解釋一首歌曲和樂曲,而且最措辭不一的弓箭是多餘的。

還有其他專業樂譜也遵循這種做法嗎?

查找教堂合唱本或一首歌本:只要有可能,您都會發現這個斷裂。

在個人專輯和音樂會活頁樂譜中,佈局不顯示此結構。主要目的是節省空間和紙張!但是今天在數字環境中,可以幫助保持音樂作品的結構並強調其形式方面(如果存在!)

我更喜歡顯示例如向上跳動。我認為音樂作品的現代數字化佈局應更多地尊重構成詩歌和短語的作品的詩意方面。當然,音樂家能夠識別這些短語,但是如果我們認為一首歌就像一首詩和一首藝術作品,則音符線應設置為與文字類似的

與教堂合唱/讚美詩書和歌曲書的不同之處在於,這種換行符幾乎總是與*異常常規*的詩意音律配合使用,這些詩律與歌曲中的*異常常規*節奏相對應。具有不固定長度和/或短語長度變化的讚美詩通常用整條來排版,因為在沒有規則模式的情況下,分隔條變得越來越混亂。而且,儘管四分之一的四分音符省略時可能不會引起混亂,但節奏更加複雜(不一致),但閱讀起來卻變得越來越困難。
讚美詩既是詩歌的表現,又是音樂的表現。休息確保音樂線直接對應於格律詩的線。但是,這是讚美詩和其他類似出版物特有的實用,功能和風格上的決定,並不一定會延續到其他音樂流派。
Matthew Walton
2019-11-29 18:06:40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這有點不合常規,但可以正常工作。

大約三年前,有人把約翰·布爾(John Bull)的《 In Nomine》帶到了我的中提琴da gamba三人組。它是手寫的,並且在條形圖的中間,或者在條形圖的四分之三處,或者它想要換行的地方都有很多換行符。

首先,我們認為這很奇怪我們真的為此感到掙扎。實際上,我什至可以不使用此功能就將兩個複雜的部分寫出來(堅固的cantus很好,每格主要由一個音符組成)。然後我們發現,僅在條形線上發生換行符很難閱讀,因為換行符位於短語邊界上,一旦我們進入,原來的編輯器使用的間距確實會有所幫助分析音樂並根據其真實結構播放音樂,而不僅是由條線所施加的音樂(通常在該時期的配樂中,人們應該很大程度上忽略並且也許根本就沒有原始譜號)。 / p>

因此,總而言之,我想說它在某些情況下肯定會有所幫助,無論是否有廢話,但您可能會混淆一些坐下來嘗試演奏的人-在至少直到他們弄清楚你為什麼這麼做。

Laurence Payne
2019-11-29 18:25:3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這是有營養的歌曲和讚美詩中的常見做法。但這總是在換行符處帶有雙條線,而不僅僅是開放端。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我質疑這樣的說法:“它總是在換行符處用雙條線表示,而不僅僅是開放的一端。”自1900年以來,我在現代讚美詩和歌本中更頻繁地看到開放的一端。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許是在1800年前的舊讚美詩中?
謝謝你的例子!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4.0許可。
Loading...